1、浙工大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由其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是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这标志着浙工大在绿色制药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浙工大的知名度,也为学校赢得了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
2、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实体组织,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导并携手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和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重要机构共同组建。这些单位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顶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推动制药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3、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确立了明确的使命,其核心目标在于强化人才、学科和科研的紧密结合,以推动制药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构建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针对制药行业面临的重大和共性问题,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瓶颈。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中心旨在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形成显著的示范效应。
酚类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结构,且在苯环上有羟基(-OH)和乙基(-C2H5)的取代基。存在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取代方式,因此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芳香醇类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一个甲基(-CH3)和一个羟基(-OH),同样存在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取代方式,因此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如果羧酸中的R基的碳原子总数与羧酸酯中的两个R基(R+R)的碳原子总数相同,而羧酸中R基的氢原子总数比羧酸酯中两个R基(R+R)氢原子总数多一个话,两者即构成同分异构体,比如乙酸和甲酸甲酯,丁酸和乙酸乙酯,苯乙酸和苯甲酸甲酯等都为同分异构体。
还剩2个C,二个O,一个N。至于苯环上的H,决定于苯环上的取代基有几个。假设一个取代基,H还有4个。取代基是-CH2COONH2。苯乙酸酰胺。假设2个取代基,H还有5个。两个取代基分别是-CH3和-COONH2。两个取代基有邻位,间位,对位三种分布方式。所以,上面的分子式总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
不难得出其分子式为C 9 H 11 O 3 N,由于化合物I中含有一个酚羟基,酚羟基是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官能团,所以化合物I在空气中会变质。(2)化合物I与乙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化合物II,所以该反应的类型为酯化或取代反应。
-COOH是羧基。C6H4一般指被取代掉2个氢原子的苯基,但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例如二取代物的盆稀基/棱晶烷基等。如果C6H4是苯基,则为苯环上连接2个羧基的物质,即苯二甲酸。苯二甲酸有三种同分异构体: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
盐酸非索非那定,主要成分是α,α-二甲基-4-[1-羟基-4-[4-(羟基二苯甲基)-1-哌啶基]-丁基]-苯乙酸盐酸盐。此药物有多种中文别名,如索那定盐酸盐、alpha,alpha-二甲基-4-[1-羟基-4-[4-(羟基二苯甲基)-1-派啶]丁基]-苯乙酸盐酸盐。
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是一种化学药品,主要以胶囊剂的剂型呈现。每粒胶囊的规格为60毫克,提供给患者有效的药物剂量。这款药品经过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其批准日期可以追溯到2011年6月3日,具有明确的药品监管标准和质量保证。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其商品名是阿特拉(RALTIVA),英文名称为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它的汉语拼音写作Yansuan Feisuofeinading Pian。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不属于激素类的药物,属于抗过敏药,具有抗组胺的作用,不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有效成分是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的H1受体拮抗剂,是特非那丁的羧基化代谢物,能够选择性的阻断组胺H1受体,具有良好的抗组胺作用,但是它没有明显的5-羟色胺和抗胆碱以及抗肾上腺素的作用。
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具有抗过敏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是非索非那定,是特非那定的羧基化代谢物,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通过拮抗组胺H1受体,从而可以缓解过敏反应。通过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拮抗组胺所导致的过敏反应。由于非索非那定几乎不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比较小。
1、邻甲基苯乙酸,也称为邻甲苯基乙酸或2-甲基苯乙酸,中文名称为“邻甲基苯乙酸”。英文名称为“o-Tolylacetic acid”,有别名“o-Methylphenylacetic acid”、“ortho-tolylacetic acid”和“2-methylphenylacetic acid”,也常被称为“(2-methylphenyl)acetate”。
2、邻甲基苯甲酸溶解性: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醚、氯仿,易溶于乙醇。
3、如果苯环上与连接甲酸或乙酸的C原子相邻的C原子上的H又被一个甲基取代,则形成邻甲基苯甲酸或邻甲基苯乙酸。所以,邻甲基苯甲酸与邻甲基苯乙酸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这里只举例了两个类似的酸,当然还有其他的“邻甲基苯某酸”)所以,那个甲乙丙丁是不能省略掉的。
4、现有2甲4氯的生产路线,是先氯化再缩合,而2甲4氯的缩合反应过程主要是指邻甲基苯酚和氯乙酸或氯乙酸钠在氢氧化钠等强碱的催化下通过不同溶剂的溶解最终缩合形成邻甲基苯氧乙酸化合物的过程,邻甲基苯氧乙酸是生产2甲4氯的重要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