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2-异丙基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isoprocard)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

1、异丙威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击倒力强,药效迅速,但残效期较短。适用范围 异丙威对稻飞虱、叶蝉科害虫具有特效。可兼治蓟马和蚂蟥,对飞虱天敌、蜘蛛类安全。3使用方法 编辑 水稻害虫的防治 防治飞虱、叶蝉,每亩用2%粉剂2-5kg,直接喷粉或混细土15kg,均匀撒施。

2、分子结构不同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其毒效和防治对象有很大差别。例如,克百威结构中含有苯并呋喃,具有内吸性,可以有效防治三化螟、二化螟、飞虱、叶蝉、稻苞虫、黏虫、蓟马、稻瘿蚊、稻象甲、蚜虫、线虫等,但对螨类、潜叶虫、介壳虫等效果很差。

3、.异丙威(isoprocarb,叶蝉散)。化学名称:2-异丙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主要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96~97℃,沸点128~129℃/6703Pa,25℃时的蒸气压为0.133Pa。不溶于卤代烷烃和水,难溶于芳烃,溶于丙醇、甲醇、乙醇、二甲亚砜、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4、叶蝉散 (isoprocarb) 是具有特效的触杀性杀虫剂,并有渗透作用。对天敌无害,对飞虱、叶蝉有特效。对蓟马和蚂蟥也有防治作用。有75%、50%WP,4%G,20%EC。每亩用75%WP 46—86g对水50—60kg喷雾,4%G 1—65kg/亩撒施。

5、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多数都有效,其中有O-异丙基-N-苯基氨基甲酸[O-isopropy-N-phe-nylcarbamate,缩写IPC:C6H5NHCOOCH-(CH3)2],二硝基-O-甲酚钠(sodium dinitro-O-cresylate)等。

以下什么农药具有阻断哺乳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

1、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阻断哺乳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神经递质的正常水解,产生有机磷中毒的症状。有机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没有这种作用。

2、题主是否想询问“以下农药具有阻断哺乳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吗”?有。农药具有阻断哺乳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这方面表现得突出。

3、该农药有阻断哺乳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毒性是由于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因而造成乙酰胆碱积累、阻断兴奋传入感受器,造成其神经中毒。氨基甲酸酯类:这类农药也是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

4、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机体以后,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了不易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产生迟发性神经毒性使中枢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和一些腺体首先兴奋而活动增强,引起运动失调等,最后转入抑制和衰竭。

5、乙酰胆碱酯酶的复活剂主要是2-PAM类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有两种:①解磷定。化学名称为吡啶-2-甲醛肟碘甲烷,简称2-PAM-I。对哺乳动物毒性很小,大白鼠口服LD50值为4000mg/kg体重,静脉注射LD50值为159mg/kg体重。解磷定 氯磷定 ②氯磷定。吡啶-2-甲醛肟氯甲烷,简称2-PAM-Cl。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有什么区别?

1、种杀菌剂都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如果这3个杀菌剂同一天开发出来,那大家对它们的认识绝对不像今天这样非要分出个高低,因为他们真的差不多。

2、区别:嘧菌酯与醚菌酯比内吸和跨层转移上有优势,但容易产生抗性;嘧菌酯不能与杀虫剂乳油,尤其是有机磷类乳油混用,也不能与有机硅类增效剂混用,会由于渗透性和展着性过强引起药害。醚菌酯与其它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且比常规杀菌剂持效期长。

3、国产大多乳油用的甲苯,二甲苯不能复配,容易产生药害。植物表皮的腊质层含有磷脂类物质,与嘧菌酯等制剂亲和性很高,所以嘧菌酯容易被植物吸收和渗透进去,一般乳油会加速这种效果,容易产生药害。嘧菌酯渗透性更强,吡唑醚菌脂相对安全一点。

4、特点不同 醚菌酯:能控制治疗子囊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另外有很好的渗透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

5、嘧菌酯与醚菌酯在本源上属于同一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杀菌活性和靶标对象,嘧菌酯,杀菌普比较广,真菌类的均可,比如,白粉病,黑星病,霜霉病等,对低等真菌防效也很好,抗性较慢。

N一甲基氨基甲酸甲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