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测不出来,质量可以。通过牛顿定律和开普勒定律,将已知的飞行器质量,轨道数据如绕行周期就可以算出天体质量了。
2、月球的半径为 17310千米,质量约为地球的0.0123倍,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被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科学家通过计算和测量后发现,月球的自转要比地球慢得多, 月球自转一周,大概需要648小时,约27天 。 如果非要将月球上的时间,与地球对比, 在月球上待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7天 。
3、如果天体是黑洞,质量非常大,飞船距离黑洞距离越小时,造成的引力差就会越大,这就是黑洞潮汐力。这个力甚至可以把飞船撕成碎片。
既然二者都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引力,那么黑洞也未必就能在虫洞身上占到便宜。当二者狭路相逢的时候,就可能会相互公转,产生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引力波。接下来,两个宇宙中最诡异的天体将会上演激烈的“相爱相杀”。
黑洞是一种拥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其引力之强以至于连光也无法逃脱。 白洞通常指的是普通的恒星,这类恒星的光可以逃逸到宇宙空间。 当黑洞遭遇恒星(即白洞)时,例如在2011年8月,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这一现象被认为是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撼的情景之一。
他们都是很强的能量载体,当三者遇上后将会产生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能量。
白洞与黑洞,两种宇宙中的神秘天体,各自带有不同的特性。黑洞以其强大的引力场和吞噬一切的能力而闻名,而白洞则以其喷射物质的行为引人注目。 黑洞的形成与超大恒星的死亡有关,它们的引力场强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
目前已知的最大恒星就是盾牌座uy,它的体积可以达到太阳的45亿倍。遗憾的是这种大质量的恒星寿命是非常短暂的,盾牌座uy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主序星的结束阶段。未来它在经历超新星爆发之后则会坍缩为一个黑洞。
其实我们的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天体,所以在我们的宇宙中,最大的天体当然就是宇宙了。根据已有的天文观测推测我们的宇宙可观测部分的直径可达930亿光年,其不可观测部分有多大还是未知状态,这是因为宇宙的膨胀作用导致半径465亿光年外的光无法传到我们地球上造成的。
类星体在20世纪60年代是天文学上恒星天体的简称,也被称为类星体或恒星词典院,它被发现后,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起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类星体之所以能量大,首先是因为质量大,类星体的体积比银河系小得多。但是质量并不小。
太阳系外有比太阳大得多的天体。距地球5100光年的红色超级明星3354人盾座UY一度被科学家们认为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体积最大的恒星。盾座UY是德国天文学家从本天文台编入星星名单的红色超级明星。直径约24亿公里,约为太阳直径的1708倍,近50亿个太阳大到可以容纳约6500万亿个地球。
体积最大的恒星是盾牌座UY,质量最大的恒星是R136a1,那么宇宙中还有没有比它们更大的家伙呢?有的。在北天极附近的猎犬座,有着一个被命名为TON618的天体,它是一个黑洞,它与我们的距离达到了104亿光年。
1、中子星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理论上讲,完全有可能存在未知的元素。中子星不但密度极大,温度也非常高,表面温度就能达到上千万度,内部核心温度更是可以突破上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子星内部的压力非常高。地球核心的压力约为300万大气压,而中子星核心压力能够达到一万亿亿亿大气压。
2、中子星是超大质量恒星在演化末期形成的一种高密度星体,密度在每立方厘米8000吨至20亿吨之间。这意味着,如果你能从中子星上取一汤匙物质,它的质量比地球上一座山峰的质量还高。中子星上的物质只是密度极大,而这种高密度物质是在超强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在普通环境下很难创造这种物质。
3、相对而言主要有氢、氦等元素的核子构成的恒星的平均密度才只有数克每立方米,比地球物质的密度小不少,只是占了总体质量庞大的光。电子(负电)被压入质子(正电)构成中子,整个星体都变成了这样由中子构成的物质,这一层面的物质已经超过了元素的概念,中子是电中性的物质粒子。
4、在地球上,我们认知的最重的金属是锇,其密度仅为259克/立方厘米,这远低于中子星的密度,后者可达到每立方厘米数千万吨到20亿吨。中子星,正如其名,是由中子构成的天体。当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的8-25倍时,在演化的最终阶段,它会因物质收缩崩塌而形成极为致密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