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磺胺二甲嘧啶的性状

磺胺二甲嘧啶(SM2):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变深。在水中几乎不溶,常制成每片含0.5克的磺胺二甲嘧啶片。主要用于敏感菌感染,如巴氏杆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也可用于球虫和弓形虫感染。

磺胺二甲嘧啶经肠道吸收后迅速自胃肠道吸收,在体内分布广泛,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的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0%~8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血中乙酰化率为15%~40%,血消除半衰期(t1/2b )为5~7小时。主要从尿排泄,2天内50%的药物从尿中排出,其中约70%为乙酰化物。

磺胺二甲嘧啶(SM2):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结晶,其钠盐易溶于水,不良反应少。猪饲料用量为100-110ppm,与金霉素同用于35kg以下的猪,可以促进生长及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疾病并维持患萎缩性鼻炎猪只的正常增重。

磺胺二甲嘧啶的药理作用 磺磺胺二甲嘧磺胺二甲嘧啶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其活性作用。但对葡萄球菌的活性较差,细菌可对其产生耐药性,但作用较弱,毒性低,适合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磺胺甲基嘧啶的物化性质

性状:白色或微黄结晶或粉末。无嗅,味微苦,遇光颜色逐渐变深。

磺胺甲基嘧啶具有酸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受磺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易解离,且磺胺甲基嘧啶酸度系数为pKa29,显弱酸性。

【理化性质】磺胺间甲氧嘧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几乎无味,遇光色渐变暗。在水中不溶,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作用与用途】磺胺间甲氧嘧啶为一种较新的磺胺药。抗菌作用强,与磺胺甲(2)首次用量加倍。

能详细介绍一下磺胺对甲氧嘧啶这种兽药原料吗?谢谢!

磺胺六甲氧嘧啶,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性粉末,几乎无味无臭。遇光易变暗.不溶于水。 作用:抗菌力强,在体内的抗菌活性高,口服后吸收良好,血浓度较高,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小。用以治疗弧菌病、疖疮病、竖鳞病、烂鳃病、赤皮病、鳗赤鳍病等。

磺胺二甲氧嘧啶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作用稍弱,但不良反应小。主要用于水产动物竖鳞病、赤皮病、弧菌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疖疮病和鳗鲡的赤鳍病等防治。也可用于防治孢子虫、鞭毛虫等感染。[用法用量]在防治上述疾病时,多采用磺胺二甲氧嘧啶片拌饵投喂。

英文参考 Sulfamethoxydiazine 3 分子式 C11H12N4O3S 4 分子量 280.32 5 CAS号 651069 6 性质 磺胺甲氧嘧啶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熔点214216℃。几乎不溶于水、醚或乙醇,微溶于酸,易溶于堿。无臭,味苦。

磺胺对甲氧嘧啶,通用名:磺胺对甲氧嘧啶片,成份为磺胺对甲氧嘧啶。其化学名称为N5甲氧基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酰胺醇类,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片。乙酰甲喹为鲜黄色结晶或黄色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变深。

从而阻止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间甲氧和磺胺六甲氧是同一种药,为长效磺胺,其余两种是中效磺胺。都属于抑菌药。

磺胺嘧啶加氢氧化钠溶解的原因是

硫酸酮试液反应。磺胺嘧啶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与硫酸酮试液反应,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具有酸性,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难溶性有颜色的酮盐,各种磺胺类药物的酮盐颜色不同。

开始是生成碳酸钠,溶解于水,无明显现象。之后是二氧化碳过量,与生成的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若是达到饱和溶液,便会有白色物质析出。化学方程式如下:CO+2NaOH==NaCO+HO。首先:CO+2NaOH==NaCO+HO。

在氢氧化钠试液或氨试液中易溶。其钠盐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变暗;久置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吸收二氧化碳而析出磺胺嘧啶。 【药理作用】 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葡萄球菌感染疗效差。

【答案】:(1)混合后溶液的pH值改变:例如有机碱的强酸盐(如盐酸普鲁米嗪注射液)与有机酸的钠(钾)盐(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相混合,即可析出沉淀,这种情况最为常见。输液本身有一定的pH值,注射药加入到输液中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