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莱门森法还原,Zn-Hg/HCl,羰基还原为亚甲基。
2、甲苯和乙苯都是苯的同系物,甲苯和乙苯中的α碳原子都可以被氧化,因此都生成苯甲酸。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时断裂α碳原子与苯相连的碳碳单键,然后被氧化生成羧基。
3、醛或酮的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这个方法称为克莱门森还原。9罗森孟还原法:用部分失活的钯催化剂使酰氯进行催化还原生成醛。此还原法称为罗森孟(Posenmund, K. W.)还原法。10斯蒂芬还原:将氯化亚锡悬浮在乙醚溶液中,并用氯化氢气体饱和,将芳腈加入反应,水解后得到芳醛。此还原法称为斯蒂芬(Stephen, H.)还原。
4、克莱门森还原 适用于对酸稳定的化合物,当遇到α,β-不饱和醛、酮时,碳碳双键随之一起被还原。乌尔夫—凯惜尔—黄鸣龙还原 适用于对碱稳定的化合物。酮的双分子还原 尤其是生成邻二醇的酮双分子还原,可在酸性条件进一步发生频哪醇重排。
5、生成的酰基可以用克莱门森还原反应、沃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反应或者催化氢化等反应转化为烷基。范围 该反应与几个经典的命名反应有关: 酰化产物可以通过Clemmensen还原转化成烷基化产物。 Gattermann-Koch反应可以通过苯来合成苯醛。 Gattermann反应可以通过氢氰酸对芳环进行甲酰化。
6、你的思路似乎局限在间二苯甲醛,其实我觉得间二甲苯肯定比间二苯甲醛要便宜和易得的多,这样想肯定是绕远的。我不敢说我很懂,这里给出我自己的一个想法:用苯胺起始,对位磺化(发挥磺基的占位作用),然后傅克甲基化,上两个甲基到氨基的两个邻位。然后脱去磺基,再设法除去氨基。
1、邻甲基苯乙醛中碳的杂化类型?甲基C——sp3 苯环C——sp2 亚甲基C——sp3 醛基C——sp2 1mol苯甲醛中含有的σ键有多少 14mol,每分子中每一个C—H,共6个,苯环上的6个,苯环与醛基相连的1个和碳氧双键中的1个。
2、苯分子是平面分子,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6个碳和6个氢是均等的,C-H键长为08,C-C键长为40,此数值介于单双键长之间。分子中所有键角均为120°,说明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这样每个碳原子还剩余一个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每个轨道上有一个电子。
3、分子中所有键角均为120°,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每个碳原子还剩余一个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每个 苯分子中的σ键轨道上有一个电子。6个轨道重叠形成离域大Π键,莱纳斯·鲍林提出的共振杂化理论认为,苯拥有共振杂化体是苯环非常稳定的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苯环的芳香性。
4、所以难以发生取代,这个和溴苯结构是一致的,而苄基氯结构,也就是下面那部分,因为氯离去,生成苄基碳正离子,这时亚甲基的杂化方式变成sp2杂化,也产生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这个p轨道可以和苯环的大派键发生重叠,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所以生成的碳正离子更稳定,有利于和氰离子发生取代反应。
5、苯分子里 6个碳原子的电子都以sp 2 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 6个碳碳的σ键,又各以1个sp 2 杂化轨道分别跟氢原子的 1s轨道进行重叠,形成6个碳氢的σ键。 由于是 sp 2 杂化,所以键角是 120°,并且所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互连接起来的。
6、苯甲酸是简单的芳香族羧酸,具有芳香性,也具有羧酸的性质,因此可发生两大类化学反应,一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二是羧基的反应。酸性 苯甲酸在水中电离常数Ka= 4×10-5(25℃),苯甲酸的酸性稍强于环己烷甲酸,这是由于苯环上的sp2杂化碳原子电负性较大,给电子作用较弱。
1、邻甲基苯甲醛是一种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它的密度约为039克/立方厘米,这意味着在标准条件下,它比水稍微重一些。在温度变化中,它有一个熔点,即在-35°C时会开始凝固,而在199-200°C时则会达到沸点,转变为气体状态。
2、密度:127熔点:34-40°C沸点:238°C折射率:5608闪点:117°C水溶性: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
3、密度:127 克/立方厘米,表明它在常态下的物质堆积密度较为明显。熔点与沸点:它的熔点在34-40°C范围,这意味着在较低的温度下,邻甲氧基苯甲醛会呈现固态;而沸点高达238°C,表明其在较高的温度下会转变为气态。折射率:5608,这是衡量该物质对光的折射程度的重要参数。
4、分子量方面,邻甲基苯甲醛的总质量为115克/摩尔,这是一个衡量化学分子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参数。通过这些基础信息,您可以对邻甲基苯甲醛有更深入的了解。

生成缩合物。它们都含有反应活性的亲电基,能够通过亲电亲电求核机理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合物,这种缩合反应常见于家居装饰材料中的甲醛释放。
克莱门森法还原,Zn-Hg/HCl,羰基还原为亚甲基。
过程:从B与Tollens试剂作用,推知有一个醛基,从分子式C8H8O,推知有一个苯环,强烈氧化时能B转化为邻苯二甲酸,可知B为邻甲基苯甲醛;A不与Tollens试剂,热氢氧化钠及金属发生作用。
在溶解性方面,邻甲基苯甲醛略溶于水,这意味着在水中并非完全溶解,但能一定程度上混合。在实际应用中,它被用作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化学反应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邻甲基苯甲醛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它被标记为危险品,具体标志为Xi:Irritant,表示可能引起皮肤或眼睛刺激。
邻甲基苯甲醛的分子式是C8H8O,这代表它的分子由八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其结构,我们提供了邻甲基苯甲醛的分子结构图,以及对应的3D模型,便于您更好地理解它的立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