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HCC,而是HCP。体心立方晶格(bcc)的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为a=b=c,角度α=β=γ=90度。八个角上和立方体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每个晶胞内实际原子数为2。每个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数为8,配位数为8。致密度为0.68。
2、体心立方晶格(bcc)体心立方晶格的特点是晶胞为一个立方体,其中包含一个位于立方体中心的原子和八个位于角上的原子。晶格常数a、b、c相等,且晶胞的三个轴角均为90度。每个晶胞中的原子数为1+8×(1/8)=2个,每个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数为8,因此配位数为8。其致密度为0.68。
3、全称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unit cells are the facedcenteredcubic (FCC), the body-centered cubic (BCC)and the hexagonal close-packed (HCP).晶体 晶体(crystal)即是物质的质点(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物质。
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a=b=c,α=β=γ=90。每个晶胞包含1个角落原子和1个体心原子,共计2个原子。每个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数为8,配位数为8,致密度为0.68。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铬(Cr)、钨(W)、钼(Mo)、钒(V)、铁(α—Fe)等。
体心立方晶格:其晶胞呈现立方体形态,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角及中心位置。 面心立方晶格:同样以立方体为晶胞,但原子不仅位于角上,还均匀分布在六个面的中心,形成更为密集的结构。 密排六方晶格:这种晶格的晶胞为正六方柱体,由六个长方形侧面和两个正六边形底面构成,原子排列尤为紧密。
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有锌(Zn)、铅(Pb)和汞(Hg)等。
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主要有三种:体心立方晶格:特点:晶胞是一个立方体,金属原子除了位于立方体的八个角上外,还有一个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面心立方晶格:特点:晶胞同样是一个立方体,但金属原子不仅位于立方体的八个角上,还分布在六个面的中心。
、锌(Zn)和镉(Cd)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是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格结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原子排列方式和晶体特性。这些结构不仅影响着金属的物理性质,还对金属的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了解这些晶格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三种:体心立方晶格:其晶胞是一个立方体,除了位于立方体八个顶点的原子外,还有一个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面心立方晶格:其晶胞同样是一个立方体,但金属原子不仅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角上,还分布在六个面的中心。
1、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堆积方式的不同。六方最紧密堆积是ABAB型堆积,即每两层重复一次,因此每两层都可以取出六方晶胞;而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是ABCABC型堆积,即每三层重复一次,因此每三层都可以取出面心立方晶胞。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堆积方式,我们可以用球型物体做模型。
2、六方最密堆积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排列方式不同。六方最密堆积是原子的一种排列方式,具有六方对称性,属于晶体结构中的点阵型式。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则具有面心对称性,通常采用立方晶胞。 六方最密堆积的配位数为12,空间利用率约为74%。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配位数为14。
3、密排六方和体心立方结构的致密度不同,六方结构中原子紧密排列,而体心立方结构中存在间隙,尽管它们都是ABAB型循环排列,第一层和第三层的原子排列相同。在两种密堆积结构中,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的比例为2:1,且八面体空隙的数量等于原子数量。
4、六方紧密堆积与立方紧密堆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结构排列和空隙类型上。六方最紧密堆积和立方最紧密堆积是两种在结晶化学中最常见的原子排列方式。这两种堆积方式可以通过等径球的最紧密排列来理解,即每个球周围都有六球相切。六方最紧密堆积中,球排列形成密置层,层间通过三角形空隙相连。
1、密排六方晶格(hcp)( close-packed hexagonal lattice ):常见的金属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底面边长 a 和高 c, c/a=633 原子半径:r=1/2a 原子数:n=12×1/6+2×1/2+3 =6 致密度: k= nv原子/v晶体= 0.74。
2、密排六方晶胞的定义与特点:密排六方晶胞,亦称六方密堆积晶胞,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以六方密堆积方式排列的晶体结构。这种结构中,每一层原子与周围六个原子紧密相连,形成稳定的六方柱状结构,常见于金属和合金中,如镁、锌、镉等。
3、密排六方晶胞(HCP)是一种晶体结构,其中原子以六角形的紧密排列方式堆叠。在密排六方晶胞中,每个原子都被其他原子紧密包围,以达到最大的空间利用率。在一个理想的密排六方晶胞中,我们可以计算原子的数量如下: 每个底面有6个原子(形成一个六边形)。 中间层有3个原子(位于六边形的中心)。
1、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特点:质点位于角顶及体心。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特点:质点位于角顶及面心。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特点:质点位于角顶、上下底面面心及体内。
2、金属晶体的晶体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1型结构,也称为简单立方堆积,其中金属原子以最简单的立方排列方式堆积。A2型结构,也称为体心立方堆积,金属原子在简单立方堆积的基础上,中心位置有一个额外的原子。A3型结构,也称为六方最密堆积,金属原子以六方最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3、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种结构及其对应的致密度。 体心立方晶格:这种晶格结构中,晶胞由一个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一个位于立方体中心的原子组成。
1、晶胞常数:底面边长 a 和高 c,原子半径 r(等于底面边长的一半)。原子数 n:12个位于底面六边形角上的原子,2个位于底面中心的原子,以及3个位于侧面中心的原子。致密度 K:晶胞中包含的原子总体积与晶体总体积的比值,计算结果约为0.74,即74%。
2、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和密度的计算,需要弄清堆积方式、晶胞切割方法、晶胞体积、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的体积。基于解析几何基本原理,用添加原子的“位置因子S”作为计算晶面间距的工具。使用“位置因子S”,算得密排六方晶体六种可能的面间距,并得到实例验证。
3、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和密度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堆积方式、晶胞切割方法、晶胞体积、晶胞中的原子数以及原子的体积。通过解析几何的基本原理,可以使用“位置因子S”来确定晶面间距,这是计算密排六方晶体中六种可能的面间距的关键。实例验证了这些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