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质量是有限的,但其密度和体积在经典理论中被描述为无限大和无限小。 质量是否有限 黑洞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形成它的原始物质总量。比如,一颗恒星坍缩成黑洞时,它的总质量会被压缩到奇点,而外界能观测到的质量就是原本恒星的质量加上后续吞噬的物质总和。这就好比一座山的重量是固定的,只不过这座山被压缩成了针尖大小。
黑洞的质量是有限的,但理论上其奇点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 这涉及两个层面的物理概念: 质量有限的依据 黑洞的质量由形成它的恒星或天体残余物决定。比如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质量约为太阳的430万倍;2019年人类首次拍摄到照片的M87星系黑洞,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
密度无限大:质量极大: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因此其质量极其巨大。体积极小:尽管黑洞的质量极大,但其体积却十分微小。这种极大的质量与极小的体积之比,导致了黑洞的密度趋于无限大。
黑洞,之所以被称为黑洞就是因为引力很大,大到光线都无法逃脱。一个常识引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所以只有质量超大,体积超小,才能有无限大的引力。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天体,所有的物理定理遇到黑洞都会失效。
1、黑洞,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基本上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或达百亿吨),所以比太阳大10到20倍的恒星,经历超新星爆发之后都会变成中子星。
2、黑洞的密度极高,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密度与原子核相当,即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可达百亿吨),因此,质量为太阳10至20倍的恒星,在经历超新星爆发后,可能会变成中子星。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但其直径达到约4000万公里。
3、因此,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质重量约为1克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02e+23)再除以1立方飞米,乘以1立方厘米,结果是大约10亿吨。 所以,中子星每立方厘米的质量高达上百亿吨。 有关黑洞的理论,经典描述中只有奇点处的物质密度被认为是无穷大,但在小尺度上,经典理论是不适用的。
4、黑洞可怕的是它的质量非常巨大,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大约是18×10^21吨,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质量大约是84×10^21吨。也就是说,一立方厘米黑洞的质量和金星的质量差不多一样大了。而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0.82倍。也就是说一立方厘米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0.81~0.82倍。
5、黑洞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面积,而在于其质量。一个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大约是18×10^21吨。 为了对比,金星的质量大约是84×10^21吨,这使得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与金星的质量相当。 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0.82倍,因此一立方厘米的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0.81至0.82倍。
6、黑洞的密度极高,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2亿吨。重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意味着物体的重量会随着所处的重力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要确定一个物体的重量,我们需要首先确立一个观测它的参照系。至今,我们还没有直接观测到黑洞的方法,而是通过观察它对周围物体运动的影响来推断黑洞的存在。

1、第一,回答楼主问题,黑洞的密度可能比地球中心致密几亿倍,也可能比水还稀薄。黑洞中心叫做【奇点】,【奇点】质量不一,但体积为0,所以【奇点】密度无限大。但是黑洞的密度取决于黑洞质量和【黑洞体积】黑洞质量小如原子,大如星系。一般来说,目前技术有机会观测到的黑洞,多为巨型黑洞,不少为巨型恒星坍缩而成。
2、黑洞没有密度,它只是星体发射出来的远程旋转的引力。一切穿过黑洞的物体都将撞上黑洞后面很远的星体,成为星体的一部分。洞口处的引力也不大跟地球表面引力差不多。但越靠近星体处引力越大。
3、黑洞确实是个密度超级大的天体,他有很多特别的地方:质量异常巨大,引力特别强。毋庸置疑的是黑洞属于密度超级大的天体,因为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它是恒星死亡之后所产生的的引力坍缩而降生的一种物质。
4、黑洞不是质量密度无穷大的存在体。黑洞的属性:黑洞是一种具有强大吸聚属性的存在体,能够捕获射入其表面的光子,而不发生折射或反射。这种吸聚属性有一个极限,即能够捕获切线方向射入表面的光子,这是存在体吸聚属性的极限。
1、黑洞里面可能是宇宙间的通道,即虫洞,也可能是通向其他宇宙的门户。黑洞作为宇宙间的通道:有一种理论认为,黑洞实际上是宇宙间的通道,具体表现为虫洞的形式。虫洞被描述为连结白洞和黑洞的多维空间隧道,虽然理论上无处不在但转瞬即逝。
2、黑洞里面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以及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具体来说:奇点特性: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这个奇点的密度、时空曲率和热量都是无限高的,而体积则是无限小的。这是我们根据当前对黑洞的理解所能描述的其内部的核心特征。
3、黑洞里面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以下是关于黑洞内部的详细解释:奇点特性:密度无限大:黑洞中心的奇点密度达到无限大,这意味着在极小的空间内聚集了巨大的质量。
4、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坍塌形成的,其内部虚空是各种被吸入的物质。科学界至今没有定论。黑洞内部被认为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时空奇点。在奇点处,已知物理定律全部失效。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黑洞的平均密度之所以会那么低,是因为黑洞大部分是由空间构成的,因此黑洞的平均密度低得惊人。黑洞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低,这是由于球体(非旋转黑洞的视界)的体积是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黑洞的质量和半径虽呈线性增长,但体积却成倍增长,因此随着黑洞的质量逐渐变大,密度就会越来越小,密度的变化率显然更快。一名自然科学爱好者,欢迎关注。
对于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可能存在的量子黑洞和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物质被极度压缩,以我们目前尚无法理解的形式存在,其致密度超过了10^14克/立方厘米(就是原子核的密度),其中存在另一个宇宙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但一个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密度就可能比水的密度还要小。
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约为400万个太阳质量,但其直径达到约4000万公里。因此,其密度相对较低,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公斤,这比水的密度高出一千倍。宇宙中存在一种称为类星体的天体,其中心的黑洞非常巨大,个别甚至超过一百亿倍太阳质量。一些大型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也与这类黑洞相近。
第一,回答楼主问题,黑洞的密度可能比地球中心致密几亿倍,也可能比水还稀薄。黑洞中心叫做【奇点】,【奇点】质量不一,但体积为0,所以【奇点】密度无限大。但是黑洞的密度取决于黑洞质量和【黑洞体积】黑洞质量小如原子,大如星系。
黑洞,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2亿吨。对于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基本上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中子星的密度(核心部位或达百亿吨),所以比太阳大10到20倍的恒星,经历超新星爆发之后都会变成中子星。
与通常的想像相反,黑洞的平均密度不一定很高,只要它的引力能“囚禁”住光就可以了。当然,一个由坍缩恒星形成的黑洞,它的密度可以达到10^14克/厘米,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但一个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巨型黑洞,其平均密度可能比水还要小。甚至可以想像大小如一个星系的超巨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