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菲总共有10个氢,除去两个甲基和七个氯,还剩下一个氢,因此看氢的位置有多少可能就有多少种七氯代物。图中标了菲的编号,其中由于菲是对称结构,因此1,2,3,4和5,6,7,8其实是一样的。
苯的二元烃基取代物有三种异构体,它们是由于取代基团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命名时用邻或o(ortho)表示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用间或m(meta)表示两个取代基团处于中间相隔一个碳原子的两个碳上,用对或p(para)表示两个取代基团处于对角位置,邻、间、对也可用1,2-,1,3-,1,4-表示。
1、将试样置于试样瓶中,加0.5~1mL正己烷或二氯甲烷,密闭,轻摇使试样溶解,待分析。2)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打开气相色谱仪的气路和电路系统,启动仪器,点燃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设置气相色谱仪工作条件。
2、用空白分析检查程序升温过程中色谱基线的稳定性,用混合标样检查仪器及色谱柱的性能,以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干燥状态。
3、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可接毛细管柱,具分流(无分流)进样系统和程序升温系统;质谱仪质量范围不低于650u,质量分辨率不低于0.5u,检测器灵敏度大于10-10g,并配备具有仪器控制、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试剂和材料 正己烷 分析纯 (重蒸馏) 或色谱纯。
4、将试样置于试样瓶中,加入0.5~1mL正己烷或异辛烷。密闭,轻摇使试样溶解,待分析。2) 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打开气相色谱仪的气路和电路系统,启动仪器,点燃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设置检测器温度 300~310℃,并按表72 设置其他仪器分析操作条件。
生物标志化合物又称分子化石、地球化学化石或指纹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以及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活的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
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正构烷烃 正构烷烃是源岩饱和烃馏分中分布最为广泛、含量最丰富的一个化合物系列,一般占整个饱和烃馏分组成的50%~80%。正构烷烃主要由生物体中的脂肪酸和酯类化合物转化而来。
铜川油页岩的Pr/Ph比值多小于1,总体表现出还原沉积环境的特点,生物标志化合物C27甾烷丰富,表明有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有机质的母质输入;彬县矿区甾烷分布中C29甾烷优势非常明显,Pr/Ph大于1,表明有丰富的陆源高等植物母质输入。
芳烃的基本定义:芳烃是一类具有芳香性的烃类化合物,通常含有苯环结构。它们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芳烃的分子中包含碳和氢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芳烃的分类:根据分子结构和性质的不同,芳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苯、甲苯等。
芳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和氢元素。其特点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结构,这些苯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芳烃展现出独特的化学性质,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芳烃根据其结构和性质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芳烃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等。
景谷原油的芳烃化合物主要是以三芳甾烃含量高为其特征。三芳甾烃占芳烃总含量的68%~83%(表3-9)。菲系列含量一般为4%~17%。仅牛七断块上牛7井原油中,三芳甾烃含量相对低些(68%),而菲系列化合物含量达25%。
西部斜坡带油砂矿成藏模式 西部斜坡带含油层位为萨尔图油层,其上覆的嫩江组泥岩虽然是盆地的主要生油岩之一,但因本区位于盆地边缘,海拔较高,嫩江组沉积较小、埋藏浅,远远达不到嫩江组泥岩1 000多米的生油门限深度,故而不是本区油砂矿的油源岩。
油砂资源主要分布在坳陷北部的北部单斜带和克—依构造带。 库车坳陷的地表含油显示是塔里木盆地最丰富的地区,占全盆地油气显示的一半以上,具有分布广,种类、层位、成因类型多的特点。2005年,对黑英山、巴什基奇克两个主要的油砂出露点做了概查工作,对其余各油气出露点做了踏勘。
长6钻厚80~303m,四郎庙一带钻厚多在200m以上,有利储油相相带厚度大。 5)长6砂岩厚80~303m,一般厚度大于200m;含油砂岩厚近30m。而成为油砂矿,根据测井岩芯观察,岩性为细砂岩以上,含油性为油斑以上,占含油砂体的1/2或1/3。
这些油砂矿(点)有柴西地区的油砂山、干柴沟等。 油砂山油砂 (1)油砂山出露油砂的地质特征。油砂山(地表)构造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管辖区花土沟基地以东12km,在区带划分上属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分区,狮子沟—油砂山二级构造带,油砂山构造油砂山高点。油砂山油田即位于该构造上。
一)那满油砂矿 那满油砂矿位于百色盆地东部坳陷田东凹陷南部斜坡带,盆地南部边缘。最早于1935年由当地农民发现,油砂仅出露于那满小学附近,单层厚约1m,总厚小于2m,分布长约400m。1949年前曾对那满油砂进行过试采,后由于出油率低,且分布面积窄而停止。
1、轻度稠变:原油受生物降解、水洗作用影响轻微,轻质馏分开始散失,正构烷烃部分受消耗,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烷、萜烷和芳香烃化合物未受影响,饱和烃δ13C值产生微小变化,原油相对密度小于0.925。原油黏度方面,低熟油接近重质油标准,成熟油尚未达到标准。
2、石油的变稠、变重可以出现于烃类运移至聚集成为油藏,以及之后的任何阶段,直至石油遭到完全破坏,成为固体沥青为止。因此,我们把石油经初次运移进入储层以及之后的各个阶段中,使其变稠、变重的各种作用统称为稠变作用。每一阶段的稠变作用既有其独特性又有其共同性,总的可分为两个发生稠变的阶段:运移阶段和油藏阶段。
3、遗传因素。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血脂稠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饮食因素。
4、早晨醒来,嘴巴苦涩,这并不总是单一的口腔问题,它可能与你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有关。感冒初期,清亮的鼻涕转变为黄色粘稠,这其实是个自然的康复迹象。感冒起源于呼吸道感染,白细胞等免疫细胞会聚集在鼻腔,试图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5、在连通系统中,地下水对石油有着两种作用方式:①活跃水对石油在开启通道(储层、断层和不整合面)的侧上方实施更强的稠变作用;②活跃水对已聚集的石油在底部或边部实施更强的稠变作用。 在连通与非连通系统中,石油所遭受的稠变作用因素是不同的。据此,可把整个稠变过程分为两阶段。
6、缔合型增稠剂具有其他类型增稠剂不同的增稠机制 , 大多数的增稠剂都是通过水合和形成在体系中的弱凝胶结构而带来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