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目的】测定石块密度。【实验原理】ρ=m/V;——排液法 【实验材料和器材】:石块、水、天平、小水杯、大烧杯。
一次有趣的实验 在一次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次非常有趣的实验,名为浮力与密度的关系。这次实验通过简单的操作,让我深刻理解了浮力与物体密度之间的联系。实验背景 科学课一直是孩子们充满好奇和兴趣的领域。这次实验是关于浮力的基本原理,即通过改变物体的密度来观察其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一次有趣的实验600字作文篇一】 “成功啦,成功啦!”从我家里传出了喜悦的欢呼声。 学校里科学老师就经常给我们做许多有趣的实验,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星期天一大早,我就匆匆起了床,把还在酣睡的妹妹叫起来和我一起做实验。
”后来,我上网查了资料,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是因为牛奶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都是有机物,有机物不耐高温,烘烤后就会被氧化,变成黑色的炭,所以就能看见上面的字了。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秘密。
今天,老师跟我们做了一次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纸杯为何燃不着”。上课预备铃响了,老师手里拿着两个纸杯、打火机和一杯水进了教室。
一次有趣的实验,“水中燃烧的蜡烛”这在书本上见过,但亲眼所见却少之又少。记得张老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我记忆犹新。实验开始前,张老师准备了蜡烛、打火机、一杯水和一个玻璃杯。实验过程十分引人入胜。

1、用调好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1;2)将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为V3;3)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M2;计算表达式:ρ = (M2 - M1)/V。 天平测定牛奶的密度 器材:烧杯、水、牛奶、天平。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1;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牛奶,称出总质量M3。
2、测量固体密度的常规步骤:首先,使用天平准确测量固体的质量;其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初始水体积V1;接着,用细线将固体悬挂,完全浸入量筒内的水中,记录水和固体的最终体积V2;最后,根据公式ρ=m/V计算固体的密度。如果固体是规则形状,可以直接测量体积。
3、⑦ 整理实验器材。 测定正方体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把量筒装满水,轻轻放入木块,当木块稳定后取出,可得排开水的体积V排=V总-V剩,因此排开水的质量m排=ρ水V排。- 测量木块的质量m木=m排,因为排开水的质量等于木块的质量。
4、测定牛奶的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调节天平:按照天平的使用规则,对天平进行精确调节,确保测量准确。称出空瓶质量:使用天平称出空瓶的质量,记为$m_{瓶}$。测量装满水的瓶子质量:用水将空瓶装满,注意避免气泡,然后用天平测出装满水的瓶子的质量,记为$m_{水+瓶}$。
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搅拌,直到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密度值,鸡蛋的密度值与它相等。
烧杯中先装水[体积为V],在放花生米,接着用天平称少量食盐放入水中,如果花生米没悬浮,在加少量[称过的],直到花生米刚悬浮,加的盐质量为M。
④由图丁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的读数为55mL。(2)实验中若加盐过量,可再向盐水中加水,直至花生米恰好悬浮在盐水中。(3)要测量盐水的密度,需测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而要测其质量,除了测出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还需测出倒出盐水后空杯子的质量,而题中遗漏了这一步。
1、一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V,然后放入蜡烛处于漂浮状态,再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则可求出浮力F浮=ρ水g﹙V-V﹚,由于漂浮F浮=G蜡,从而测出蜡烛重力。
2、设水密度为ρ水,金属块密度为ρ,金属块体积为V,重力加速度为g。将细线捆住金属块。用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1。用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水中的重力G2。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重量G;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烧杯中的水中,不要触到烧杯底部,几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4、先测得空瓶子的重力,即瓶子质量求出来了 瓶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得其瓶子和水的重力,减去瓶子的重力则水的重力求出来。由G=Mg可得到水的质量,由水的密度1g/cm3可以把其体积解出来,既是瓶子的体积V 去适量的水,称量。
5、思路与技巧:不难看出此题的关键是如何测出铁块的体积,显然用例2的方法是行不通了,这时就需要同学们拓展思维空间,跳出密度公式的圈子,联系其他知识点想办法测出铁块的体积。这里利用浮力的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