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流层:- 高度范围:因纬度和季节而异,低纬度大约17-18公里,中纬度大约10-12公里,高纬度大约8-9公里。- 气温分布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 特征: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 高度范围:自对流层顶向上至大约55公里高度。
2、大气层根据温度变化、成分与电磁特性分布的不同,被科学家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与逃逸层。对流层,位于地面至约16千米(极地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处,集中了整个大气层四分之三的质量与几乎全部水汽,是天气现象频发的气象层。对流层顶稳定,不随高度变化影响天气。
3、首先,按热状态特征划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面的区域,对流活动极为活跃,高度在赤道地区约为17~18千米,而在极地则降低至约8千米。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50千米,这里的空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层就位于这个层。
4、根据温度的垂直分布,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对流层是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层,受地面影响最大,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顶部高度约为50-60公里,温度在此层开始升高,顶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层。
5、大气可分为中性层(地面至60千米高度)、电离层和磁层。电离层位于60至500千米之间,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至关重要。而磁层则指5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其中地球磁场对大气运动起决定作用。总之,大气层的分层复杂且各具特色,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气候条件,还在通信、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地球圈层划分是根据地震波的波速不连续界面和地球构成物质的岩性密度等确定的,其中主要的还是地震波不连续面。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层和密度有关系,地核主要是固液态的变化导致不连续面的表现明显,密度什么的也没法测,所以跟密度没啥关系的。
2、根据温度和密度等大气物理特征可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其中绝大部分汇集在海洋里(占总水量的97%),另一部分分布在陆上河流、湖沼和表层岩石的孔隙中。
3、大气圈: 密度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逐渐降低。水圈: 组成形态:由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形态的水组成。 分布特征:水圈在地球上连续但不均匀分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生物圈: 交叉分布: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4、地幔又可进一步分为下地幔和上地幔,下地幔的顶界面距离地表约1000公里,密度为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的顶界面距离地表33公里,密度为4克/立方厘米,这部分主要由橄榄岩组成,因此也被称为橄榄岩圈。
5、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温度几乎不变。
1、答案: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与真空 光是一种电磁波,当它在真空中传播时,不受任何物质的干扰,因此会沿着直线进行传播。真空是没有物质的空间,光在这里没有任何东西来干扰它的行进路径,所以保持直线行进。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不仅是在均匀介质,而且必须是同种介质。可以简称为光的直线传播,而不能为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发生折射的,此时光就不是直线传播了。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以下是关于这一点的详细解释:同种介质:光在传播过程中,必须保持在同一种介质内,比如始终在空气中或者始终在水中。如果介质发生变化,光的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即发生折射。均匀介质:介质必须是均匀的,即介质的物理性质在光的传播路径上保持一致。
4、光在真空或同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种直线传播被称为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是指光在无阻碍的、均匀的介质中以直线的方式传播。这意味着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或偏离原来的路径,而是沿着一条直线前进。这个特性使得我们能够使用几何光学来描述光的传播和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在太空中,由于缺乏物质,粒子数量极少。在一些区域,每立方厘米的空间中可能只有几个粒子,因此温度会接近绝对零度。 尽管太空中的温度如此之低,太阳的电磁辐射在真空中传播时却不会损失太多能量。这些辐射直到撞击地球大气层中的分子时,才会以热量的形式被感知。 太空并非黑暗的。
但在太空由于没有空气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就不会在空间留下很多明亮的光芒,所以太空才会又冷又黑。
就是因为太空接近于绝对真空无法吸收热量,即使宇宙中有着数不胜数的恒星,它们的光线时刻穿梭在宇宙空间中,但太空的温度依然很低寒冷黑暗,最后这些光跨越时空来到其它天体表面,例如太阳光就跨越了5亿公里的距离来到地球,通过热辐射来给地球加热。
因为“太空”空间是虚无一物的环境,太阳光所携带的能量没有什么东西将它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也没有什么东西去吸收太阳光所含热量,所以说“太空”是寒冷、黑暗的。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其中太阳光携带能量在太空中不存在热传导和热对流,只存在热辐射。这种管道可以不通过接触就可以跨越宇宙空间进行热量传递。因此大多数恒星都以光辐射的管道在传递着它的热量,而太空中接近于绝对真空,光在其中过既不被吸收也会少传递热量,因此太空就是寒冷黑暗的。
太空中的环境是非常冷的,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真空环境 太空是真空的,几乎没有空气。这种真空环境导致热量无法像在地表那样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等方式进行有效传递。因此,太阳的热量无法直接均匀地传递到太空中的每一个角落,导致太空整体温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