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酮(又 称 甲 乙 酮)或丙酮,也用用酒精的。 丁酮和丙酮化学性质很相似。丁酮:无 色液体 。熔点-83℃,沸点76℃,相对密度0.8054(20/4℃)。溶于约 4 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2、丁酮是无色液体。熔点-89℃,沸点 76℃,相对密度0.8054(20/4℃时水=1),相对密度42(空气=1)。溶于约4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3、物理性质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丁酮,分子式CH3COCH2CH3。分子量,711;四个碳分子,又名甲基乙基酮,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气味。高浓度蒸气有麻醉性。丙酮,分子式为CH3COCH3。
4、物理性质:丁酮和2-丁酮都是无色液体,但两种物质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等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气味:丁酮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而2-丁酮具有类似薄荷的特殊气味。
5、丁酮的闪点是-9℃,引燃温度是404℃,燃烧热是2448kJ/mol,蒸汽压是49kPa/20℃,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可混溶于油类,易燃,主要用作溶剂、脱蜡剂,也用于多种有机合成,及作为合成香料和医药的原料。
小写数字代表烷基的位置,起到定位作用 大写数字代表集团的个数,甲基有4个。
种。分别是甲烷,乙烷,2,2-二甲基丙烷,2,2,3,3-四甲基丁烷。
-甲基-2-丁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CH-CH2CH3—KMnO4/H+→CH3COOH+CH3CH2COOH。
取氰基本饼酮一份,加入两倍量的80酸,水浴加热在65到75度之间,冬季可以加到80度。持续恒温至氰基融化完全变成酒红色溶液后立即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后加入数倍量的纯净水,不能是自来水或者矿泉水。
一个酚酯~2NaOH; R—X~NaOH; ~2NaOH。
共三步:1)异丙醇氧化成丙酮,条件:三氧化铬+硫酸;2)丙酮发生羟醛缩合,条件:碱性+碘+加热;3)甲基酮发生溴仿反应,再酸化得到目标结构—3-甲基-2-丁烯酸。
苄叉丙酮,别名亚苄基丙酮、亚苄基丙酮,化学品名:4苯基3丁烯2酮。白色或浅黄色结晶,可燃,具有香豆素气味,易溶于硫酸、乙醇、乙醚、苯和氯仿,微溶于水和石油醚。
酸性高锰酸钾分别氧化2-甲基-2-丁烯和丙烯时产物,前者生成丙酮和乙酸,后者生成乙酸和水,二氧化碳。HOCOOH(读醛碳酸)。
-dimethyl-2-butene)会被氧化成“2,2-二甲基-3-丁烯-2-醇”(2,2-dimethyl-3-butene-2-ol)的产物。
-甲基-2-丁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CH-CH2CH3—KMnO4/H+→CH3COOH+CH3CH2COOH。
-甲基-2丁烯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遵循马氏规则(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主产物是2-甲基-2-氯丁烷。次产物是2-甲基-3-丁烷。
在这种化学反应中,2-甲基-2-丁醇(也称为叔戊醇)在氧化铝的催化下可能会发生脱水反应,形成烯烃。
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醇,2-丁酮,2-氯丁烷:室温条件下,2-氯乙烷是气体,其他都是液体,而且一般都不写2-氯乙烷,直接氯乙烷,疑为2-氯丁烷。
2、可以使用硝酸银的醇溶液鉴别。1-氯丁烷加热后才能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2-氯丁烷片刻后即可产生白色沉淀,而2-甲基2-氯丙烷在室温下立刻会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沉淀产生的快慢即可鉴别。
3、卤代烃与卤代烃之间的相互转化;该种转化是由卤代烃消去生成烯烃,再由烯烃和 X 2 加成生成二卤代烃。这在有机合成中可以由一卤代烃转化成多卤代烃。卤代烃化学性质比较;水解:条件 NaOH 水溶液 无醇则有醇。
4、C4H8共5种同分异构体,即1-丁烯,2-丁烯,2-甲基丙烯,甲基环丙烷,环丁烷。表达式如图所示:C4H8从其分子式可看出,它不可能是烷烃,可能是烯烃。
5、-甲基-2-丁烯,就是丁烯双键在第3个碳原子上,同时第2个碳原子上还有一个甲基 2,2,3,3-四甲基丁烷,就是丁烷的第3个碳原子上各有2个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