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的饲养密度可稍大于肉鸡,一般一周龄内掌握在35只/m2,以后每周降5只左右/m2,直至过渡到常温。再进行转栏饲养。土鸡的饲养密度判断方法 每平方面积饲养多少只:入雏时30只/平方米,以后逐渐疏散调整。
笼养鸡的密度:1-10日龄,60-50只/平方米;11-20日龄,40-30只/平方米;31-40日龄,30-20只/平方米;41-60日龄,20-15只/平方米;60-90日龄,10-8只/平方米。散养鸡的密度:一周龄内35只/平方米,以后每周减少5只左右,直到脱温后放养。
圈养土鸡鸡舍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放鸡10只~15只,每亩活动场地可以圈养100-120只成年土鸡,也就是约5-6平方米可以养一只土鸡。林地、荒坡山地应远离市区,鸡舍建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地较为平坦、易防兽害和易防治传染病的山中。
育雏期间雏鸡饲养密度越大越好可以保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育雏期间雏鸡的饲养密度宜小不宜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就是:在育雏阶段,单位育雏面积上饲养的雏鸡数量。如每平方米育雏数量多了就叫饲养密度大,数量少了就是密度小。总的来说,饲养密度宜小不宜大。
鸡群密度过小,虽然雏鸡发育好,成活率高些,但房舍利用率降低,不易保温,育雏成本增加,经济上不合算。肉用种鸡育雏阶段的饲养密度参见表4-6。表4-6 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 育雏群的大小,要根据设备条件和饲养目的而定。每群数量不宜过多,小群饲养效果较好,但太少不经济。
雏鸡健康养殖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密度等,控制好这些条件对健康育雏至关重要。 温度控制 雏鸡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既怕冷又怕热。

控制饲养密度:乌骨鸡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对饲养空间的需求较大。育雏期前10天,每平方米饲养约60只,之后减少至约40只。一个月时,降至30只,两个月时减少至18只,最终稳定在每平方米12只。 调整种鸡饲料:根据乌骨鸡的用途调整饲料类型,以达到理想体况。
防止杂交。除了要注意后背种鸡的体况之外,还要加强其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要注意后背种鸡的配种工作,一定要防止种乌骨鸡与其它鸡种配种产蛋。这样对乌骨鸡鸡群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杂交的话会导致品种混杂,导致乌骨鸡品质下降,价值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控制饲养密度:乌骨鸡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对饲养空间的需求较大。育雏期前10天,每平方米饲养约60只;10至20天减少至约40只;一个月时降至30只;两个月时约18只,最终稳定在12只/平方米。 管理种鸡体况:根据乌骨鸡的用途调整饲料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