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并且规范物理学科的解题步骤。
2、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3、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替代法测密度. 其他方法测密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要求写出两条)根据结论,可引入什么物理量?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 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6、难点:用质量和密度知识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 质量 1.质量的定义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属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6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 【设计意图】:考查密度的概念,从而加深理解。
根据百度百科查询得知,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02~07g/cm3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单位为克/立方厘米。
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或kg/m^3;),但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与98℃的蒸馏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
从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
物理密度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属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密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建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鉴别物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从实验结论中,引出新的物理量--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