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性溶剂如水,具有极性基团如羟基或羰基,形成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一致。而非极性溶剂,如苯,仅能溶解非极性化合物。极性溶剂的分子间能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溶解极性或半极性化合物。相比之下,非极性溶剂,如苯,分子间主要通过范德华力作用,溶解非极性或大分子化合物。
2、区别:极性溶剂,一般具有不对称的分子结构,所以电子云偏移程度大,都集中到某一官能团附近了,所以表现出极性。例如,甲醇、乙醇、四氢呋喃、DMF、DMSO等 非极性溶剂则相反,分子结构对称,电子云分布均匀。例如,石油醚、正己烷、甲苯、苯等。
3、定义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等。定义不同:极性溶剂是指含有极性基团的溶剂,其分子内部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导致分子呈现极性。常见的极性溶剂有水、甲酰胺、乙醇等。非极性溶剂则是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多由共价键构成,常见的非极性溶剂有苯、氯仿、乙醚、汽油等。
1、对于分子极性大小,目前尚无一个公认准确的量化标准,但比较常用的是根据物质的介电常数(尤其是液体和固体),对于一些简单的分子也可以根据其本身结构判断其是否有极性(如二氧化碳为直线型分子,为非极性化合物,但二氧化硫分子结构为V字型,故为极性分子)。
2、极性(polarity):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对特定事物的方向或吸引力(如倾斜、感觉或思想);向特定方向的倾向或趋势,对两极或起电(如物体的)特定正负状态。在化学中,极性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3、极性大小:乙腈苯 乙腈又名甲基氰,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有类似于醚的特殊气味,有优良的溶剂性能,能溶解多种有机、无机和气体物质。有一定毒性,与水和醇无限互溶。乙腈能发生典型的腈类反应,并被用于制备许多典型含氮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有机中间体。
丙酮是酮类同系物中分子量最小的物质。甲基乙基酮,比丙酮多一个CH2。
1、乙醇:25,酒精的介电常数较高,易导电。1 塑料粒:5~2,塑料材料的介电常数范围广泛。1 干燥沙:3~4,相比于湿沙,干燥沙的电绝缘性更好。1 炭灰:25~30,炭灰的介电常数较大,可能是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1 玻璃片:2~2,不同类型的玻璃其介电常数有所不同。
2、因为介电常数为2,它不仅能溶解极性化合物,比如无机盐和糖,也能够溶解非极性化合物,比如油类或一些元素的分子,比如硫和碘。它也能与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混合,比如水,氯仿,己烷。乙酸的溶解性和可混合性使其成为了化工中广泛运用的化学品。
3、水的介电常数ε=81,所以像LiCl、KCl这些离子化合物,在水里易于电离,表现出强电解质的性质。而乙醇和苯等介电常数较小(乙醇ε=27,苯ε=2),离子化合物在其中难于电离,表现出弱电解质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