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苯环上连6个甲基,就叫六甲基苯。说3-甲基-4-羟基苯甲酸的是胡乱粘贴过来的——连个羧基都没有,说什么苯甲酸呢……对人体有害的一种有机苯系化合物。通常情况下为无色片状结晶。
2、苯环C6H6,即有12个原子共面。甲基的4个原子可以看成是甲烷失去一个H原子而成的,又因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那么甲基中的4个原子当然也就不共面了。对于后者来说,两个苯环相连的-C-C-可以旋转,当旋转至一定程度时可以满足这两个苯环所有原子,即24个原子共面。
3、恩恩 对的,那两个碳连在苯环上为苯环的侧链。
1、引起肌肉震颤的原因是由于喘乐宁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上β2受体,使之收缩加快有力,破坏快、慢收缩纤维之间的融合现象所致。喘乐宁口服时约有30%患者始终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震颤。用药过程中心脏不良反应少见,40例口服喘乐宁,剂量超过治疗量数倍至数十倍,心脏不良反应仅见室性心动过速,未见心律失常,亦未见中毒致死。
2、吸入气体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后有症状者至少观察12小时,对症处理。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喘乐宁(Ventolin)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
3、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对甲苯丙酮的合成可以用甲苯与丙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来合成。
关于对甲基苯丙酮的合成,主要是利用手性吸附诱导剂也就是生物碱,来诱导对甲基苯丙酮固定二氧化碳电从而合成α-7,基-α-羟基-4-甲基-苯 乙酸,之后再经恒电流电解,以及高效液相枪测从而得到较高的产率,还有一定的ee值。
叔丁醇法由叔丁醇与苯在三氯化铝存在下烃化而得。先将苯和三氯化铝混合搅拌冷却至5-6℃,慢慢加入叔丁醇的苯溶液,温度保持在8-11℃,加毕继续搅拌4h。反应完成后,用水破坏三氯化铝,加苯提取。苯提取液倒入冰水中,用水洗至中性后蒸出苯及低沸物,再蒸馏收集165-174℃馏分即为叔丁苯。
以甲苯为原料合成对硝基苯甲酸方程式是:甲苯+HNO3=对硝基甲苯+水。硝基苯甲酸有邻(o-)、间(m-)、对(p-)三种异构体。邻硝基苯甲酸,浅黄色晶体,熔点147~148℃,密度58g/cm3。间硝基苯甲酸,浅黄色固体,熔点142℃,相对密度494。
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充分混合;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浓硫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提高氢溴酸和1-丙醇的利用(转化)率,加热微沸2小时,使之充分反应。丙烯与水加成,得异丙醇。异丙醇催化氧化,得丙酮。丙酮与甲苯加成,得所需产物。液溴为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为减少挥发,可用水封的方法保存。
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合物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 苯等。
【答案】: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是指由人类通过化学方法生产或制造、在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具有污染环境、可以造成人体健康或财产损害、动植物危害的化学物质的总称。从法律控制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化学危险物品和农药两大类。
专业领域与法律差异在环境专业领域,有毒物质主要针对生物,如重金属超标污水,而有害物质则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有毒物质。例如,粉尘可能对环境有害,但通常不被视为有毒物质。而在法律定义中,危险废物,如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物质,被认为是具有危险特性的有毒物质,比如pH值极端的污水。
1、不溶于水。因为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是一种有机物,其分子中的羟基和乙氧基都是亲水性基团,但由于该分子中还存在很大的苯环和甲基,基团的疏水性强,因此导致整个分子的水溶性差。
2、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对热稳定且价格便宜,但因食用后有苦味,所以在甜精(cyclamate)问世后,便以一比十的型式混合(糖精一,甜精十)出售,此后糖精才被广泛使用。至于毒性试验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精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导致膀胱癌的可能性,但在人体试验上并未发现有不良影响。
碘仿是含有三个α氢的醛酮在稀碱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反应,生成碘仿和少 一个碳原子的羧酸。酸催化下只能发生α氢的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卤仿反应。
取代反应 酯水解、卤代、硝化、磺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质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卤代烃、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等等 卤代反应中卤素单质的消耗量;酯皂化时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时要特别注意)。
伴随构型的改变,视色素出现褪色反应,并分解为反式视黄醛和视蛋白。反式视黄醛经微光照射,又可重新转变为11-顺视黄醛,并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红质,从而保证视杆细胞能持续感光,出现暗视觉,也就是在微弱光线下可以看到事物的轮廓和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