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基选择:THP-1细胞适合在pH环境偏酸性的条件下生长,对培养基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建议使用相同pH的RPMI-1640培养基。换液频率:不要频繁换液,一般2-3次换液后进行一次离心操作(只是补充培养基),以避免对细胞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THP-1细胞系是1980年建立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具有分化多种巨噬细胞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关机制、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等研究。
3、THP-1细胞密度低时生长较慢,建议接种密度为2-4 x 10^5个细胞/mL。当细胞密度达到8x10^5个细胞/mL时进行传代,不建议超过1 x 10^6个细胞/mL。细胞密度维持在0x10^5 - 5x10^6 细胞/mL。
THP-1细胞应培养于含有10%FBS和1%P/S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环境需维持在37℃,5%CO2的条件下。可以每隔3-4天补充一些新鲜的培养基,或直接进行传代操作。细胞传代 当细胞密度达到约8x10^5 cells/ml时,即可进行传代。
敏感性:THP-1细胞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更换血清或培养基品牌时,细胞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来适应。因此,在更换培养条件时,应逐步进行,避免对细胞造成过大的冲击。培养基选择:推荐使用进口血清和进口1640培养基,这些产品通常具有更高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THP-1细胞传代后可能出现贴壁现象,轻微贴壁可轻吹收集细胞或丢弃贴壁细胞,贴壁较多时检查培养条件。THP-1细胞培养过程中复苏困难、聚团问题分析 复苏困难:THP-1细胞对细胞密度具有高度依赖性。冻存时密度一般为5×10^6-10^7/ml;复苏时密度不低于3×10^6/ml。
THP-1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少量细胞贴壁属于正常情况,不需要担心,可以轻吹收集细胞或者丢弃贴壁部分细胞。但如果当贴壁细胞比例高于20%,说明细胞生长环境有异常,这时候就需要排查培养箱温度及CO2浓度、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器皿是否异常。可用非TC处理过的培养瓶,不利于细胞贴壁。
THP-1细胞是从一名1岁患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小男孩的外周血中分离建立的,已被广泛用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相关机制、信号通路等研究。以下是针对THP-1细胞培养的详细攻略:细胞特性 THP-1属于悬浮细胞,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圆形,透明度高,背景干净,碎片很少,细胞状态良好。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有效的细胞分离方法。通过合理配置Percoll溶液的浓度和比例,可以实现不同密度细胞的分离和富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单细胞悬液的制备和EDTA的使用等问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ercoll密度与细胞密度关系密切。T淋巴细胞密度在065-077之间,因此上层Percoll比例选择20-40%,下层Percoll选择60-90%。需富集T细胞时,多选择70+30%或80+40%比例的Percoll液。小鼠样本选择40+80%,人样本选择30+70%。
不同浓度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在细胞分离中具有不同的应用效果。具体来说:浓度选择影响分离效果:低浓度Percoll:适用于密度较低或较为脆弱的细胞分离。低浓度梯度可以减少对细胞的机械压力,提高细胞的存活率。高浓度Percoll:适用于密度较高或需要精细分离的细胞。
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中,T淋巴细胞的密度范围为065-077,因此上层Percoll比例通常在20%-40%之间,下层Percoll比例在60%-90%之间。根据实验需求,选择70+30%或80+40%比例的Percoll液。小鼠样本通常选择40+80%比例,而人类样本则选择30+70%比例,以确保免疫细胞的高效分离。

空间转录组共定位展示分析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0X 空间转录组绘图分析:核心方法:利用10X Genomics的空间转录组技术,绘制出两种或多种细胞类型的空间位置图。优势:能够直观展示细胞类型或特定分子标记的共定位趋势,帮助理解其在特定组织背景下的分布与交互模式。
综上所述,空间临近性是10X单细胞(特别是10X空间转录组)技术中细胞通讯的一个关键细节。CellChat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能够充分考虑空间临近性的因素,准确推断细胞间的通讯网络。与其他工具相比,CellChat在预测更强的相互作用方面表现出优势,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准确、更全面的细胞间通讯信息。
时空转录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利用时空转录组学技术,对年轻和老年灵长类卵巢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技术能够同时检测不同时间和空间位置上的基因表达变化,从而揭示卵巢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动态变化。转录波动与不良微环境:研究发现,相对于卵泡区的体细胞,非卵泡区的体细胞经历了更显著的转录波动。
该图展示了空间共定位和免疫荧光示意图,有助于直观理解TLS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布及其与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总结: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空间转录组学、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深入分析了HGSOC中TLS的特征及其与T细胞表型和免疫治疗反应性的关系。
双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不同密度的梯度液(如Histopaque?-1077和Histopaque?-1119)在离心过程中形成密度梯度,使得全血中不同密度的细胞群按密度分层,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
PBMC的提取方法: 利用Ficoll将全血分层,之后进行梯度离心, 血液就会分离成一层血浆,然后是一层PBMCs和一层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 ),如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和底层红细胞。通过溶解红细胞可以进一步分离多形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出现在密度较高的组分中和PBMC组分中。
分离PBMC的常用方法是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准备分层液:在短中管中加入比重为077±0.001的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混合血液与Hanks液:用肝素抗凝的外周血与Hanks液或RPMI1640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沿管壁缓慢加入之前准备好的分层液中,以避免破坏分层。
在短中管中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 用肝素抗凝的外周血与Hanks液或RPMI1640混合,沿管壁缓慢加入分层液,离心2000rpm×20分钟。 分离出三层,上层是上清液,下层是红细胞和粒细胞,中层是淋巴细胞。通过毛细管刮取中间的云雾层,洗涤并收集单个核细胞。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原理 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是利用不同细胞在密度梯度液中的沉降系数不同而实现细胞分离的方法。常用的分层液是比重为077 ± 0.001 kg/L的聚蔗糖(Ficoll)-泛影葡胺(Urografn)(F/H)分层液。